AI技術使用者需重新思考技術邊界
2024-03-15 13:2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被媒體稱為“全球AIGC平臺侵權第一案”的判決重磅發布。
在筆者看來,該案件的難點在于,對于AIGC這樣的新技術,法律上應如何看待。不難看出,當AIGC和各行各業發生奇妙化學反應的時候,侵權風險也隨之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由于該案件是基于AIGC生成作品導致的侵權問題,所以令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AI技術用于生成內容時所帶來的便捷和不受控制。用戶可以給出各種想得到的現有知名作品的名稱,作為系統提示詞。AI只要經過針對性的數據訓練,都可以就這些要求給出對應的生成內容。令人感嘆AIGC在創作上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不免擔心已有的作品受到嚴重沖擊。
該案是AIGC平臺服務引發的侵權,此前國內沒有發現更早的同類型案件,盡管有消息稱美國OpenAI公司卷入到權利人的起訴中,但沒有法院判決可供參考。
在筆者看來,該案在版權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顯然,AIGC技術的出現本身就是對傳統版權制度的重大挑戰。該案是最典型的一種AIGC侵權場景,法院確認了人類作品在AI生成過程中應當獲得的合法權益,為人類作品構筑出一道安全防線,有利于AI技術的使用者重新思考技術邊界,承擔其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紅利卻讓社會公眾承擔負面后果?梢哉f,這是一起推進技術在可控框架內朝著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良性發展的典型案件。
也有很多人關注,如何平衡AI技術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實際上,筆者一直是堅定的新技術擁護者,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也不能放任其掠奪式的開發和使用人類已有的智力成果。從促進技術發展角度來看,可以做的是將《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的范圍為AI技術適度放寬,至少為數據學習和訓練過程中使用已有作品提供更大的空間。
但“合理使用”不能沒有底線,依然應該探討和保留“知名IP的主動避讓”“大模型遺忘權”等對人類已有智力成果的保護機制。從人類的視角看,試圖借助破壞性的方式運用技術,缺乏持久而穩定的動力。機器可以替代人,但要以正義且正當的方式實現。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人類跑完了文明歷程中的一棒,出現了新的繼任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交接的過程應該也是文明的,而且人類有資格因他們此前的付出得到尊重和善待。
那么,AIGC平臺如何避免侵權?AIGC服務提供者需要注意哪些合規要點?
目前看來至少需要考慮4個方面:首先是系統建設層面。AIGC代碼和訓練過程中的開源合規,對于使用到的開源資源應當遵守開源政策和協議,包括接入第三方OpenAPI接口等資源,都應遵照有關約定,避免模型產品本身出現大的合規瑕疵。
其次是應用層面,需要符合法律和行政監管要求,盡到事前和事后注意義務。當然,這方面的合規工作跟具體的應用場景是相關聯的。
再次,就是做好基于模型的規則和協議以及數據、網絡安全的合規管理。模型本身通常在具體應用場景中是作為一個產品或者平臺存在的,涉及的用戶數量很多,因此要注意搭建有效的平臺規則,并且在個人信息保護和網絡安全等方面要依法采取必要的合規措施。
最后一點,就是依照監管要求,做好相應的作品登記,包括模型本身的以及涉及算法、數據傳輸等方面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