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出版業人才供需現狀分析與預測

2007-08-15 00:00 來源:人民網-中華新聞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出版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人才是新聞出版行業最基本的核心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就提出了“跨世紀出版人才工程”,進入新世紀后更是把人才戰略作為出版業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2005—2010年全國新聞出版人才培養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三大人才工程:素質工程、領軍人物工程、高技能人才工程。當代出版業呼喚像張元濟那樣的大出版家、呼喚像跨國集團老總那樣的出版商,這已成為政府、業界、學界的共識。

出版業的市場容量

出版業的市場規模決定了出版人才市場的規模。中國出版業目前已形成了書、報、刊、聲、光、電六大領域、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權代理、出版物資供應、出版物進出口等門類在內的產業體系,年增加值約4000億元。書業、報業、期刊業和音像業是出版業版圖上的四大板塊。據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數據計算,目前出版業在中國整個傳媒產業大盤中占據著最大的份額:產值1896億元,占59.1%的絕對大頭。其中圖書出版市場規模1155億元,占36%,遙遙領先于其他傳媒細分市場;報業市場規模(廣告+發行)422億元,占13.2%;期刊業市場規模(發行+廣告)289億元,占9%;音像制品市場規模30億元,占0.9%。從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來看,出版社以及從業人員的數量從1995年以來一直在穩定增長,人員規模趨于擴張。以上數據顯示,出版行業仍然屬于擴張性行業,其“大市”規定了其人才市場總體的積極態勢。

但是,與此同時,非紙介出版物、網絡出版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圖書出版和發行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圖書市場的規模增速緩慢,甚至有下降傾向,庫存圖書也幾乎接近年度銷售額。如果以人均購書冊數為指標來衡量圖書市場規模的話,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人均購書冊數呈下降之勢。2005年我國國民閱讀率為48.7%,比1999年下降了11.7%。因此,出版業在大盤上揚的態勢中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在人才的吸納使用上自然持更加謹慎的態度。

出版業用人單位構成及規模

作為人才市場上“吃”進人才的需方,出版業用人單位主要由三大塊構成:內容生產、復制單位;發行銷售單位;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

內容生產、復制單位。出版社是國有的圖書內容供應商。全國范圍內圖書內容供應商共約3000余家,其中國有的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35家),約占總數的1/6,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3家(包括副牌21家);民營的圖書內容供應商約2500家,占總數的5/6。另外全國共有328家音像制品出版單位,198家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11399家報刊社,50家網絡出版機構,近10家網絡數據庫經營單位,18萬余家印刷復制單位(含出版、印刷公司、印刷物資供應單位等)。

發行銷售單位。圖書發行主渠道新華書店加上民營批發商全國共約5000家。出版物發行網點全國共計15.9萬余個,其中國有書店和國有發行網點約1.1萬處,供銷社發行網點3200處,出版社自辦發行網點近600處,文化、教育、廣電、郵政系統發行網點約3萬處,二級民營批發網點約5000處,集體、個體零售網點10萬處。這其中,圖書銷售網點近10萬個,批發企業約6800余家,全國性連鎖經營企業18家,省內連鎖經營企業46家,經營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書城664家,外資發行企業20家。圖書發行單位、進出口公司、版權代理公司102家。發行企業總數逾12萬家。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現有職工共15.8萬人,印刷企業從業人員28萬人。以上這些單位絕大多數轉制為企業單位,它們在人事權等方面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因此它們是未來人才市場的主要“消化”渠道。尤其是民營企業將在整個出版人才市場上扮演最活躍最慷慨的“甲方”。

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全國共有各級出版行政職能機構1084家。其中,省、市級單立門戶的新聞出版局75個,與有關部門合并的有216個;縣區級單設新聞出版單位93個,與有關部門合并的有700個。行政機關的招聘人才大都為面向社會的公務員招考,用人管道窄小,機會少。全國共有170家各級出版協會、學會,其中中央級40家,地方130家。全國有55家印刷協會和20余家編輯出版科研單位。出版業專業期刊社有32家從事教學工作,負責編輯出版學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這是有志于學術研究人才的首選。不過它的門檻較高,對學歷要求高。但它由于受到編制限制,人才用量比較保守,增幅較小,有的甚至呈縮減趨勢。

出版專業人才培養規,F狀

高校是制造、培育和輸出人才的工廠,是人才市場上最重要的內容供應商。目前全國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辦學歷史超過20年的有11所。全國編輯出版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有29個,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據2006年中國出版年鑒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251所院校開設了本?茖哟蔚木庉、出版、印刷相關專業。以每個院校每屆招收50人計算,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就是12.5萬人。

辦學規模的擴大導致近年來“編輯出版學”要求從學科譜系中上升獨立為一級學科的呼聲日益高漲?梢哉f,目前出版專業高等教育的發展規模和其他傳媒類專業一樣,呈現出擴大再生產狀態。

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的錯位

然而,只要走出因擴招而日顯熱鬧的校園,外面就是每年嚴酷的7月。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413萬,比2005年增加75萬人,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我國高等教育的矛盾從“入口”轉移到“出口”、入學難轉為就業難的事實將成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新聞出版業還是就業熱門,大學新聞出版專業畢業生連續幾年就業率高出大學平均就業率19%。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出版科班的學生就業壓力是越來越大。2007年初上海文化行業人才招聘會上,上海解放集團、文新集團、文廣集團三大滬上傳媒集團招聘的記者、編輯類崗位數加起來不超過100個,而現場應聘編輯、記者的應屆生卻突破了6000人。再加上大量的非應屆生,崗位爭奪之激烈也可謂“熱門”。

一方面出版專業在不斷擴招,另一方面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卻遭到出版單位的冷遇。一項由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開展的調查發現,被調查的164家出版單位中,明確表示需要編輯出版專業學生的只有15%。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1999年-2004年6屆畢業生共126人中去出版社的只有13人,僅占10.32%。

當前,出版專業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出現了脫節。首先,出版業究竟要人嗎?目前出版業不缺人,編、印、發三大環節普遍人員過剩。但是,出版界又確實缺人。缺乏優秀的出版人才。《2005年—2010年全國新聞出版人才培養規劃》指出,出版業現有人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嚴重不合理,綜合素質亟待普遍提高,整個人才隊伍的結構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狀態。領軍人物不足、專業骨干流失、經營人才奇缺、新老青黃不接、結構比例失調(大都是中文、歷史、新聞專業的),不懂現代傳媒新的傳播手段和技術,編輯的知識領域不夠、市場應變能力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其次,出版社需要什么樣的人呢?“復合型人才”和“高端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就是集“雜家”和“專家”于一身的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通才。據2005年的一項高校調查統計,在專業知識、跨學科知識、應用性知識、基礎知識和工具性知識五類中,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跨學科知識,其次依次是工具性知識、專業知識、應用性知識、基礎知識。用人單位認為最應提高的是工具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認為學校最應加強培養的也是跨學科知識。事實上出版社很少錄取出版專業科班的畢業生。它們更青睞那些既懂相關專業理論,又了解出版實務的復合型人才。至于“高端型人才”,需在長期的業內實踐積累,并非高校真空能夠獨立培養。

實際上,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實際與出版用人單位所希望的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積累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期望之間形成了錯位。在傳媒行業中,出版社規模普遍偏小,人才需求總量有限。因此,高校應該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量“計劃生育”,謹防“超生”才是。而現在的局面已是僧多粥少。在筆者看來,導致專業教育與業界需求脫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出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存在問題。學科的偏窄和課程的單薄是導致出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缺陷的重要原因。國內20世紀80年代初設立的編輯出版專業脫胎于中文系,普遍設在中文系下面,是按照語言文學學科模式、培養文字編輯的標準來制定培養計劃開設課程的。而從大出版的角度來看,出版業包括圖書、報刊、電子音像、網絡、印刷等多種行業、崗位,就拿行業中最基本的職位“編輯”來說,也分為很多類型,有圖書編輯、期刊編輯、電臺編輯、影視編輯、版面編輯、內容編輯等,更重要的是“編輯”本身就是跨專業的、橫斷面的工種,而不僅僅是操弄文字句法的工作。而目前國內該專業課程設置大都顯得“文氣”有余,跨度不足,學科氣質欠缺。

培養口徑的偏窄導致學生“營養”不良。出版學科要求“樹大分杈”、“獨立一支”的訴求與業界對該專業“復合型”、“跨專業”人才的要求形成鮮明的對比。國內的編輯出版學專業各有不同的背景,其隸屬的院系有的設在新聞學系或傳播學系,有的設在信息管理系,有的設在中文系、科學技術系,還有的設在藝術系和少數民族語言系。不同學校開設的編輯出版學專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譬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編輯出版學專業注重科技與網絡方面的教學;北京印刷學院的編輯出版專業強調實踐能力,側重于培養出版市場營銷類刊物、各類期刊、電子出版物等方面的人才。另外,全國各類師范院校與民族院校的中文系也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

這些在很多學界中人看來是出版專業“系出多門”、“雜亂無章”的缺陷,正是要盡力“改土歸流”、“正本清源”的地方。而在筆者看來,這種“系出多門”正是出版專業教育的生存之道。

未來幾年出版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筆者以為,未來幾年出版業人才市場上的熱門職位將是以下幾種:

策劃編輯:出版業的市場化決定了編輯由單一加工型向策劃型轉變,策劃在整個出版業務工作中將居于核心地位。策劃編輯工作涉及選題策劃、出版運作、營銷策略、品牌推廣等多個方面,要具有規劃多種出版平臺的能力,依內容特性開發出紙版書、有聲書、影像書、光碟版、網絡出版、e-book等各種形式,因此未來的策劃編輯不但要具備互動式的編輯概念,可能還得具備多種才能,如善于與讀者互動,經營讀者社群等。實際上變成了全程策劃,成為“項目經理”。

網絡編輯:2005年3月國家勞動部門公布了10種新職業,其中之一就是網絡編輯員。2004年,中國網絡出版收入達35億元人民幣,帶動相關產業(如IT、通信、媒體、教育等行業)預計達250多億元。2005年,全國電子出版品種達到6152種。網絡的迅猛發展使得網絡編輯的職位大增。目前從事網絡編輯與內容管理的人數超過300萬。網絡編輯人員每年的缺口超過10萬。截至2006年底,全國網民數已達1.37億,其中24歲以下的占52.4%,學生占32,3%,大專以下文化程度的網民占48.2%。這種使用者結構使得網絡更需要引導和管理。從網絡信息量來看,全國域名總量達到410萬個,網頁數達到44.7億,網頁字節總數分別為12.23萬GB,比2005年分別增長86.3%和81.7%。這種高速增長的趨勢使得對網絡內容的編輯加工審核組織變得更加必要,對網絡編輯的需求更加旺盛。

發行人才:出版業市場化進程中,出版行業將越來越重視發行人才的作用。它們將不再簡單地負責產品的分銷和配送,還需要對產品的整體營運提供決策服務,包括對發行渠道、讀者進行評價,對同類產品進行比較,為高級管理層在市場覆蓋、發展潛力、競爭態勢、存在問題、改進方向等方面的決策做參考。

數字出版人才:隨著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以數字化內容、數字化生產、網絡化傳播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內容產業是大勢所趨。到2010年,我國將建設4-15個數字出版產業基地、10-20個網絡出版強勢企業,電子報紙、電子期刊、網絡文學、網絡數據庫、手機報紙、手機期刊、手機小說等新型數字出版類型產品將得到大力發展。如此這般的數字出版建設藍圖決定了擁有數字多媒體開發和應用技術的技術型人才必將是出版人才市場上的新寵新貴。

網絡游戲人才:政府計劃開發出版100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民族網絡游戲的任務“訂單”,為網絡游戲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開發、設計、出版、銷售注入了巨大動力能源,勢必催生專門的網游出版人才的出現和走俏。

高級技師:新聞出版總署規劃到2010年,初、中、高級出版印刷技術工人的比例將由2005年的4:5:1優化為3:5:2,即高級技師將由10%左右的比例提高至20%以上。出版印刷專業高級技師將進一步受到人才市場的追捧。

外語人才和版權人才:未來幾年,外資準入的政策會更加開放,2006年以后,除了必須符合統一制定的圖書銷售網點規劃以及外商投資指南目錄之外,外資進入中國的圖書分銷領域基本沒有限制。因此出版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上升。在擴大開放的同時,中國出版業也將向國際市場擴展,出版物對外推廣工程及其“走出去”戰略將逐步兌現,預計版權輸出的品種將達3000種。版權貿易的活躍和版權輸出的擴大將使得外語人才和版權貿易人才繼續被看好。

出版市場調查統計、數據分析人才:類似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開卷公司、NielsenBookScan公司的出版行業市場調查公司將越來越多,具有定性研究能力的市場調查人才將受到出版調查市場的特別青睞。

出版物產品設計師:傳統的“裝幀設計”、“版式設計”、“美術編輯”將會被“書籍設計”概念所取代,設計師將對出版物以商品視之,從材質、外觀、包裝、工藝等全方位角度對出版物進行物質層面的整體設計。作為出版業傳統美編職位的高端形式,它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升溫。

分享到: 下一篇:蘇州本土印刷企業獲得“美國印制大獎”多個獎項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