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發展

2007-03-08 00:00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如果說自上古以來約4000 年的文化發展,為印刷術的發明創造了規范的文字、雕刻技術、物質材料及圖文轉印術等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這些條件大約到公元3 世紀都已十分成熟了)。那么,隋唐文化則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社會條件,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雕版印刷術才得以應運而生。

    自東漢以后。中國出現了300 多年的分裂混亂局面。到隋朝又趨于統一。隋政府在文化上的建樹,是大力提倡佛教,尊重儒學,廣泛搜集歷代典籍:在科技工程上的豐碑則是修建千古運轉的大運河。由于倡導科舉制度。使讀書人大增。儒家典籍得以廣泛流傳。尤其是當時寺院林立,僧侶眾多,無休止的抄寫佛經,使人們迫切需求一種快速復制圖文的方法,這就激發了印刷術的發明。

    到了唐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在國家統一、政治開明、文化繁榮的社會氛圍下,人們對書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這些都為印刷術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歷史文獻和留存實物證明,促使印刷術發明的有兩大社會因素:一是佛教的興盛。需要大批量的佛經、佛畫;二是科舉制度的推行,刺激更多的人讀書。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增。隋唐社會,都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正如明代學者胡應麟所說:“雕本(印刷)肇自隋時,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這是對印刷術發明、發展的精確概括。

    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徑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制版和印刷的程序是:先把字寫在薄而透明的綿紙上,字面朝下貼到板上,用刻刀按字形把字刻出,然后在刻成的版上加墨。把紙張覆蓋在版上,甩刷子輕勻揩拭,揭下來,文字就轉印到紙上并成為正字。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年代尚未確知,學術界一般將其開始定于7 世紀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經咒、發愿文以及歷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1966 年在南朝鮮發現雕版陀羅尼經,刻印于704—751 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F收藏在英國倫敦博物館的唐成通九年(868)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此件由七張紙粘成一卷。全長488 厘米,每張紙高76.3 厘米。寬30.5 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經文。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純熟,圖文渾樸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濃厚勻稱,清晰鮮明,刊刻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

    9 世紀時,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當普遍。五代時期,不僅民間盛行刻書,政府也大規?逃∪寮視W院筇泼髯陂L興三年(932)起,到后周廣順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經、《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各二部,一百三十冊。宋代雕版印刷更加發達,技術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陽、四川的成都刻印質量為高。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張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經》,費二十二年,計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達十三萬塊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書。元、明、清三代從事刻書的不僅有各級官府,還有書院、書坊和私人。所刻書籍,遍及經、史、子、集四部。

    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兩色套印的紙幣。14 世紀時元代中興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兩色刊印的《金剮經注),是現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 世紀末,套色印刷廣泛流行。

    雕版印刷術工藝

    將文字、圖像反刻于木板上。再在印版上刷墨,鋪上紙張,然后在紙張上給以適當的壓力,使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紙張上,揭起紙張后,就完成了一次印刷,這就是雕版印刷的基本原理。如果詳細介紹雕版印刷的工藝,即是:按一定的規格用薄紙寫版——校正——寫好的版稿反貼于木板——刻版——刷印——裝幀。

    隋末唐初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年代

    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早已失傳,我們只能根據文獻的記載來推斷。這些文獻主要有:

    隋人費長房(577—610 年)的《歷代三寶記》一書記載: “開皇十三年(594 年)十二月八日。隋皇帝佛弟子姓名敬白,⋯⋯屬周代禮常,侮蔑圣跡,塔宇毀廢,經像淪亡⋯⋯做民父母,思拯黎元。重視尊容,再崇神化。廢像遺經,悉令雕撰。”這里所說的“雕撰”就是刻印佛像佛經。當然,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

    明人陸深(1477—1544 年)在《河汾燕閒錄》一書中說:“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廢像遺經,悉令雕撰。此印書之始,又在馮瀛王先矣。”

    明胡應麟(1551—1602 年)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又明確指出:“雕本肇自隋時,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對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發展表述的更為具體。

    近年馮鵬生的《中國木版水印概說>一書中,提出了隋大業三年(607 年)的一件印刷品,確認為隋代的一件雕版印刷品,其圖中彩色為手工敷彩(見展品)。

    綜上所述,可將雕版印刷術發明的年代定為隋末唐初。即公元590—640 年。

    早期印刷品的寶庫

    敦煌藏經洞

    1900 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內藏大量唐五代的文獻,除有大量的寫本外,也有不少印刷品,從而使人們能看到當時印刷品的風貌。

    藏經洞發現后,先后有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俄國人來到這里,盜走了大量珍貴文獻,其中印刷品幾乎全部被外國人盜走,國人無不痛心。

    1907 年,英國人斯坦因率考察隊來到敦煌,盜走了大量文獻,其中就有著名的印刷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件現藏倫敦大英圖書館,這是印刷史上十分珍貴的一件印刷品。它為卷軸裝,前有刻工精美的插圖。后有刻印年代和施印者姓名,文字雕刻嫻熟精美,印刷墨色均勻而厚重。一般認為它是印刷術發展到很高水平的產品。從落款可知,其刻印年代為唐咸通九年(868 年),為王玠出資施印。該經全長5.25 米,由7 張印紙連接而成卷裝,每張紙高26.67 厘米,寬75 厘米。藏經洞發現的唐代印刷品中,還有乾符四年(877 年)歷書和中和二年(882 年)的歷書,以及字書《大唐刊謬補缺切韻》。

    藏經洞的印刷品。約有幾十件,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的印刷,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不但刻印精良,而且品種齊全。

    近幾十年來,唐代的印刷品又有不斷的出土問世。這就使唐代的印刷品已包括了初唐、中唐、晚唐各個時期。

    1974 年西安西郊的一唐墓中,出土一件印刷品《梵文陀羅尼經咒》,呈方形,印于麻紙,高27 厘米,寬26 厘米,中有空白方框,方框四周印以咒文,作環形閱讀,外四周印以蓮花、星座等圖形,考古學者將此印本定為唐初(7 世紀初)印刷品。

    1906 年,在新疆吐魯番出土一件唐代印刷品《妙法蓮華經》中的《分別功德品第十七》和《無量壽佛品第十六》。這件印刷品幾經轉手。后落入日本人中村不折之手,F藏于東京書道博物館。日本印刷史學家長澤規矩也研究后認為。此印本有武周制字,而定為武周印本。潘吉星認為,屬武周初期至中期(690—699 年)的印刷品。

    1966 年韓國慶州一佛塔發現一件印刷品《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為卷裝,總長640 厘米,共12 張印紙,紙高6.5 厘米,版框上下單邊,每行7—9 字,刻以唐人寫經楷體。印品中出現有四個武則天創造的制字。經國內外學者認定,為唐代武周后期之物,約于702 年刻印于東都洛陽。1975 年西安西部唐墓中出土一件印刷品(《大隋求陀羅尼經》,為35x35 厘米方形,印以麻紙?脊艑W家將此印本定為盛唐之物,當刻印于唐玄宗時期(713—755 年)。

    1944 年在成都市東門外望江樓附近一唐墓中出土一件印刷品《大隋求陀羅尼經》,略呈方形(31×34 公分),上刻印“成都縣龍池坊卞家印賣咒本”等字。專家將此印本定為晚唐(2 世紀)之物。從上述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證明,從唐初到唐末,各期印刷品齊全,證明從唐初(7 世紀初)開始就有印刷活動。

    到唐中期,印刷已遍及陜西、四川、淮南、洛陽等地,刻印技藝已十分高超。

分享到: 下一篇:女性在印刷業工作現狀令人堪憂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