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文化頻道> 人物> 正文

蒲嘉陵:培育復合印刷人才

2013-10-12 11:31 來源:香港印刷 責編:喻小嘜

摘要:
今期《香港印刷》專訪北京印刷學院蒲嘉陵副校長,他被業界贊譽為第一位海歸的「印刷博士」,求學于北京印刷學院、又回到這所學校教書育人奉獻行業,為讀者介紹北京印刷學院的方方面面,并分享他對印刷教育如何配合行業未來發展的心得體會。
  【CPP114】訊:在國內,開設有印刷、包裝、出版專業的院校超過100家,但學校整體學科圍繞印刷及相關領域,并且把印刷寫進校名的本科院校,全中國甚至全亞洲就只有北京印刷學院一家。這所素有「印刷界黃埔軍!姑雷u的學校,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人才輩出。今期《香港印刷》專訪北京印刷學院蒲嘉陵副校長,他被業界贊譽為第一位海歸的「印刷博士」,求學于北京印刷學院、又回到這所學校教書育人奉獻行業,為讀者介紹北京印刷學院的方方面面,并分享他對印刷教育如何配合行業未來發展的心得體會。

  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與發展

  全面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和機遇

  北京印刷學院目前隸屬于北京市,是由原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的前身是1958年隸屬于文化部的北京文化學院印刷系,1961年北京文化學院撤校,印刷系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更名為印刷工藝系,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印刷工藝系的基礎上組建北京印刷學院,并于1980年正式以北京印刷學院的名義招生。學?烧f是伴隨改革開放誕生、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所院校,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蒲嘉陵副校長是北京印刷學院在文革后國家恢復高考招收的第二屆學生,于1978年入學,正好趕上學校更名的時候。他笑言:「我手捧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錄取通知書進入大學校門,懷揣北京印刷學院畢業證走出校門,在國外學成后又回到了母校北京印刷學院,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學院派』!

  北京印刷學院過去是原新聞出版總署直屬的部委院校。當時總署共有兩所直屬院校:一所是北京印刷學院,另一所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這種隸屬關系與當時中國大陸高等院校都由不同的部委管理,即所謂“條塊分割管理”的管理體制是一致的。1990年代末中央對全國教育體制進行了改革,條塊分割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門(教育部和各省市教委)管理成為主要模式。在這樣一個背景下,2000年北京印刷學院從新聞出版署管理的院校變為新聞出版署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院校,成為一所北京市屬的地方院校。劃歸北京市管理至今已有13年歷史,13年來學校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校園建設、學科和學位授權點建設、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2012年,北京印刷學院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創建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傳媒類大學,實現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的戰略目標,“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創新驅動、黨建創新”的發展戰略。學校積極把握國家建設印刷出版強國、文化大發展和推進綠色環保的戰略機遇,努力提升學校融入行業、服務社會、創新引領的能力,更好地為我國傳媒、文化創意和相關領域的發展培養和輸送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堅持特色發展和人才強校戰略

  全力提升學科、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學校堅持走規模適度,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印刷與包裝、出版與傳播、設計與藝術等傳媒、文化創意領域做強做大,構建“小精尖”院校的特色發展道路,在學科、學位授權點和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以特色學科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了支撐辦學特色的「傳媒技術、傳媒文化、傳媒藝術和傳媒管理」學科群。目前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1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其中4個二級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還與中國傳媒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科院化學所、華南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同等學歷在職研究生培養體系;26個本科專業,其中包括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圍繞印刷與包裝、出版與傳播、設計與藝術領域,統籌資源設立了六個二級學院,包括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新聞出版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F有教職工761人,其中專任教師463人,碩博比例達到78%,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50%。學校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大膽嘗試“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策略,在學校的核心學科和專業領域采取剛、柔結合的方式大力引進兩院院士、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行業領軍人才擔任二級學院院長、研究中心主任等學術組織的實職領導,形成了以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出版政府獎、畢升印刷杰出成就獎以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高校高層次人才為核心骨干力量的科研和教學科研團隊。目前,學校有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9個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3個北京市教學創新團隊、7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校還引入和組建了國家印刷機械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印刷包裝材料與技術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中國油墨研究中心、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北京分中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研發基地等技術服務平臺。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大力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等14個國家的50多所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與交流關系,簽訂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與研究生聯合培養、共同授予學位的協議。另外,學校還在國內外超過100家出版社、公司、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并有多家企業在學校設立了獎助學金。

   辦學55年,學校已經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四萬余名畢業生,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6%,在北京市屬高校中名列前茅。多年來,北京印刷學院人才輩出,珍貴的校友資源也為學校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強化教學與科研同步發展,構建教學與科研互動的生態環境

  創新之路碩果累累

  北京印刷學院大力推進科研工作,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工程。近年來,學校積極爭取北京市和中央財政支持,加大對科技平臺建設和科研、教學儀器設備的投入。在大陸高等院校的評估標準中,生均儀器設備值(即學校擁有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的貨幣值與在校生人數之比)達到5,000元/人(人民幣,下同)即為合格,但學校目前的生均儀器設備值是這個合格標準的十倍,超過了50,000元/人,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了3億元。這在全國開設有印刷及相關專業的院校中可謂傲視同儕,罕有比肩。

  學校強化產學研結合,建立了覆蓋新聞出版產業鏈的科研平臺。2010年,經北京市批準,成立了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印刷學院大學科技園。學校與屬地政府、20余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兄弟院校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發起成立北京綠色印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建京南大學科技園;承擔50余項國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學?蒲谐晒麛盗亢唾|量明顯提升。2012年學校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24項,科研到校總經費達到7575萬元,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5篇,SCI、EI、ISTP、CSSCI檢索論文數356篇;專著、編著、譯著共57部;申請專利137件,其中發明專利88件;藝術作品85件;1個參展項目獲得2012年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

  學校還屢獲國際、國內多項殊榮,同時也是教育部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輕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高等學校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出版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動漫創作及人才培訓中心」。

  信心滿懷

  展開北印未來藍圖

  構建「政、產、學、研、用」無縫對接平臺

  促進科技成果應用和產業化

  對于學校的未來發展,蒲嘉陵副校長信心滿滿。目前,北京印刷學院有三個校區,校園面積從最初的230畝拓展至現在的330畝,現有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在建和今年開工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在建工程中,最大的單體建筑為60,000平米的綠色大廈(暫定名),主要用于在校內建立的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

  據蒲嘉陵副校長介紹,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市政府批準建立的一個科技平臺,在性質上類似目前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目的是將科技創新種涉及的「產、學、研」要素融于一個平臺上,保證產學研之間的科技項目、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科技資產等能夠無縫對接,提高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效率,同時,促進高?蒲泻腿瞬排囵B與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接。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產、學、研之外由添加了官、用兩個要素,將政府和用戶也納入到科技創新平臺上,目標是打造一個集「政、產、學、研、用」要素為一體,各要素無縫對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全面開啟印刷、包裝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工作,助推印刷和包裝的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60,000平米的綠色大廈成為2013年北京市屬高校中最大的單體建筑項目,也是學校最大的單體建筑,得到了市財政的大額撥款支持,將于今年下半年在本校區南墻位置破土開工。未來,綠色大廈在外形上將采用一躺一立的兩個鉛活字的抽象造型,既有字面也有字腰,躺著的鉛字端面還將有凸印的學校logo,賦予了現代印刷技術起源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借城市發展東風

  把握區位優勢之機遇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的一系列措施,讓北京印刷學院的發展如虎添翼。學校地處北京大興區,距離地鐵四號線的出口直線距離僅有十米。地鐵四號線直接將學校連接到北京火車南站、西單、動物園、國家圖書館、清華和北京的高科技產業區——中關村。蒲校長說:“學校與中關村僅地鐵一門之遙,近在咫尺”。近年,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對公共交通的投入,目前北京地鐵已經開通線路17條,運營線路總里程456公里,預計「十二五」期末將達到600多公里。同時,采取低票價引誘和鼓勵鼓勵老百姓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地鐵票價全程兩元,公交車低至一元,有公交卡還可享受四折優惠,學生卡甚至有兩折優惠。另外,北京第二機場就落戶大興區,距離北京印刷學院僅八公里,即將于今年年底動工,預計2018年啟用。為此,還規劃了京開高速、京臺高速和(新)機場高速和輕軌與機場連接,使學校所處地域的交通連接四通八達、更為方便。

  北京最大同時也是北京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發區——亦莊開發區已并入大興,使其今后的發展在土地上得到保證,同時,也使大興成為北京甚至全國的高科技產業云集區。此外,北京南城發展計劃也進入了第二期,未來三年,政府帶動社會總投資約3960億元,為大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目前大興區在“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提出構件亦莊新城、空港新城和黃村新城的建設構想和實施規劃,使得這個地區在今后五年的發展優勢比北京其他地區更好,而身處其中的北京印刷學院也是機遇滿滿。

用心培育復合型應用人才

  為印刷強國提供堅強后盾

  雖然被業界譽為「第一位海歸的『印刷博士』」,但是實際上蒲嘉陵副校長的博士學位并不是印刷,而是支撐印刷產業技術的材料科學與工程。他介紹說,印刷是多學科高度交叉和融合形成的一門應用學科,一旦深入到研究、技術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如,博士培養)必然會進入到印刷的基礎支撐學科層面,如,計算機、信息、光學、色彩學、材料、機械和管理等等。這也是為什么在國內外都很難找到冠以“印刷”二字的博士學科和學位授權點的根本原因。

  多年來,除了學校的行政職務外,蒲嘉陵副校長還承擔了教學、科研和學會、協會等社會工作,從一側面反映了大學的基本工作和大學教師的責任所在,即,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F時,有些開設印刷專業的院校針對行業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的問題,開始涌動賦予印刷專業其它更能吸引年輕人的名稱,如,圖像、信息、傳媒等等,但蒲嘉陵副校長卻有其自己的觀點。他指出:「大多數大陸的學生報考專業時比較盲從,“聽別人、聽父母、順大流”是主流,有主見和明確學業追求的不多。公共媒體廣泛出現的要不是“兩彈一星”、“航天航天”、“巨型計算機”、“高溫超導”等國之大器,要不就是漫天的演藝明星、時尚追星節目,像印刷這樣的東西基本不可能登上公共媒體這樣的“大雅之堂”,導致公眾對印刷的人事和理解完全停留在幾乎最原始的狀態,盡管現代印刷業已經是集光、機、電、材等高科技為一身的現代化產業,產業規模也超過(2011年)年產值9,000億元、從業人口300萬的“巨型尺寸”。這就導致了學生不愿意填報印刷類專業,但印刷整體和相關行業組織、政府部門非?粗赜∷⒏叩冉逃g的矛盾。前幾年學校也有點抗不住這種壓力,曾經討論過學校改名的問題,但在行業中征求意見時得到的回復整體都是否定的,強烈要求不但要辦印刷學院而且還要將其辦好,辦出水平。雖然世界多地的印刷院校已改名,但北京印刷學院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因為這是需要向年產值超過9,000億人民幣,從業人口超過300萬人的行業培養和輸送受過良好專業教育的高層次人才的責任。

  蒲嘉陵副校長解釋道:「中國印刷行業有10萬家企業、300多萬從業人口、年產值超過9,000億人民幣,學校需要為這樣一個行業培養和輸送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圖像、信息、傳媒以及這些關鍵詞的排列組合還不能反應印刷專業的全部屬性。如果改用這些名稱取代印刷,在字面上似乎顯得“雅致”,但在行業內可能變得費解,難以馬上聯想到印刷,是否還能接收這樣的學生就業可能反而成為問題。在知識結構上可能過于“單純”,難以反映印刷所具有的多學科交叉支撐的知識架構,除非“掛羊頭賣狗肉”,僅僅更改名稱但不再涉及內容的變化。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學校更名,特別是專業性很強、與行業密切結合的單科性院校的更名一定不能忽略了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國家教育體制的實際情況。中國有龐大的印刷產業在背后支撐,有『印刷強國』的發展目標,這是印刷專業的立足之本。如果沒有高層次專業人才,所謂的“印刷強國”僅僅是一場夢想而已!

  他續指:「國內印刷業正在經歷技術轉型,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其中之一是用工成本的增加,曾經依靠廉價勞動力“發家”的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近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平穩發展已經將國家帶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和階段,包括印刷在內的制造業不可能永遠維持在勞動力低價競爭階段,需要改變增長模式,要從精益生產、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要效益,增強競爭實力。中國大陸作為全球印刷生產中心,下一步應該關注如何針對這種變化,來增強自身競爭力,單靠廉價的生產成本已經行不通了,一定要轉向提高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勞動力的技能、生產效率、優質服務和職業忠誠度等等。另外,與其他消費市場情況一樣,國內印刷市場也很大,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因為大陸13億人口都是各類印刷產品的消費者。但另外一個事實卻不太被關注,那就是國內消費市場發展的不均衡、低中高檔市場同時并存的情況。每一檔消費市場都是以億為單位的消費群體,特別是以農村、鄉鎮和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低檔消費群體的數量更為龐大。隨著內地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市場就像海浪一樣后浪推前浪,不斷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涌向更高端的市場。這一點像水庫一樣,龐大的低、中檔市場不斷向中、高檔市場補水,使得中國的中、高檔印刷品市場經久不衰、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

  技術變革機遇大于挑戰

  跨媒體開辟廣闊發展空間

  今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合并,組建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蒲嘉陵副校長認為,此舉為新聞出版從傳統的印刷媒體傳媒向全媒體傳播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組織和領導保證,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似乎也是產業技術變革和行業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既有機會,也存挑戰,但機會大于挑戰。

  「目前包括印刷在內的媒體行業正處于技術發展的轉折期,從模擬和數字并存的傳統技術全面轉向數字技術。這是一場革命,給媒產業帶來的變化是基礎性的和全面的。以往的變化都是局部、表層的,現在的變遷則是支撐這個行業的基礎發生變化,將導致行業的運行規則、盈利模式、架構等都會發生變化!蛊鸭瘟旮毙iL詳細地解釋道:「支撐媒體技術的要素有幾個:一是媒體的處理方式,以前都是模擬流程、孤島式的處理方式,現在則變成數字流程和一體化處理,在一個終端可以處理所有事情,包括前端的采購、設計,后端的銷售、發貨等,完全集成化。二是信息和媒體產品(包括中間/過渡產品)的傳遞方式發生變革,以前的媒體傳遞只能通過交通運輸,距離制約了服務的及時性;現在有了信息技術,通過網絡,所有產品可在地球上實現無時間延遲的實時傳遞,使全球一體化和及時按需服務成為現實。三是信息的存儲方式從以往的倉儲,變成現在的高密數字儲存,不僅花費的空間小,而且資料追蹤、查詢和重新使用非常便捷,是傳統的倉儲存儲完全不可比擬的。上述三個要素,是支撐媒體產業技術的基礎。這三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就像經濟基礎發生變化必然波及上層建筑一樣,傳媒產業的方方面面也隨之發生變化,新的“游戲規則”正在構建中,行業的全面洗牌實際上剛剛開始。這是一場徹底和全面的技術革命!」

   然而,蒲嘉陵副校長認為這場革命「機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他指出,印刷通常劃分為三個領域,一是傳統印刷領域、二是數字印刷領域、三是跨媒體領域。實際上,這些領域都是基于同樣的技術基礎。行業變革并非互搶飯碗,而是把領域擴大了,出現或正在出現很多新形態的產業和機會,但企業自身一定要審時度勢積極應變,不改變就只能坐以待斃。都說「亂世出英雄」,目前正好就是出英雄的亂世。技術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家帶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看準方向、抓住機遇、勇于拼搏和進取,必然成為贏家,成為英雄。如果把傳統印刷比作黃海、數字印刷比作藍海、跨媒體比作遠洋,那么行業一定要積極構造具有能夠在南海和遠洋作業能力和經驗的船隊,在挑戰中獲取更大機會,找到更寬廣的發揮的空間!


分享到: 下一篇:中國首屆東北亞版權創意精品展交會下月亮相青島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