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千年雕版印刷今日旅博再現

2013-05-14 11:34 來源:大連日報 責編:錢瑩

摘要:
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并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那起源于隋唐,昌盛于宋元,延續至明清的中國雕版印刷究竟有哪些奧秘?又有著怎樣復雜的工藝流程?
  【CPP114】訊: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并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那起源于隋唐,昌盛于宋元,延續至明清的中國雕版印刷究竟有哪些奧秘?又有著怎樣復雜的工藝流程?
 

 
  4月25日上午,由旅順博物館、揚州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中國雕版印刷展”在旅順博物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6月28日結束。開幕當天,專程從揚州趕來的三位雕版印刷傳承人現場為觀眾演示雕版印刷的工藝流程,也揭開了雕版印刷的神秘面紗。
 
  雕版之前 先得找塊好板子
 
  揚州博物館館長袁淮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史前的陶石、商代的甲骨、商周的銅、春秋戰國的簡牘之后,約在漢朝時期出現了紙張,成為雕版印刷重要的物質基礎。
 
  “在雕版印刷前,還有蓋印、捶拓和印花等復印技術,為雕版印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條件。”袁淮說,特別是隋唐時期佛教的興盛以及科舉制度的建立,使雕版技術應運而生。
 
  雕版印刷的整個流程需要二十幾道,十分復雜。雕版的第一個環節是要選擇板子。
 
  袁淮說,首先要選用梨木、棗木等易于雕刻、紋理細密、吸墨均勻的木料;然后沿著樹的縱向裁成2厘米厚的木板,再放在石灰水里浸漚一個月至數個月后撈出來,自然風干后再刨光刨平,最后在整個板子上涂滿植物油后再打磨平滑。
 
  接下來的程序是“寫樣”將準備雕刻的內容抄錄在宣紙上。23歲的女孩時嘉藝從事寫樣工作已經兩年了,她告訴記者,她目前主要臨摹兩種字樣,一種是傳統的印刷體,也就是宋體字;另一種是楷書,因為楷書更便于雕刻。
 
  一旁的袁淮說,有時印刷一部書需要幾十個人同時寫樣,但臨摹的字體必須保持完全一致。
 
  紙樣寫完后,要進行初校,如發現有錯字,在字的旁邊用符號標出來,然后將正字寫在該行紙的上面,又稱為“天頭”,用鏟刀將錯字挖掉,重貼一塊補白將正字寫上,就可以定樣了。
 
  接下來就是“上板”,即用漿糊把紙樣貼在木板上。“我們講究正寫反刻。”時嘉藝說,貼紙樣要把寫字的那面用漿糊粘在木板上,為了讓字清晰地透出來,雕刻師傅要用手輕輕地將紙衣磨掉,只留下薄薄的一層,再涂上油,這樣字跡就好像是直接寫在木板上一樣的清晰了。
 
  最難的是刻圖像
 
  錯一點就得重新來過
 
  隨展覽來大連的還有揚州的雕版工藝美術大師沈樹華,他1979年拜79歲高齡的陳正春老藝人為師,至今已有30多年的藝齡,2011年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雕版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據袁淮介紹,最好的雕版技師一天也只能雕刻80個字。但沈樹華說,雕刻文字不算最難,最難的是雕刻圖像。“刻字如果刻壞了還可以補救,把錯的地方挖出來,然后補上一塊就可以,但刻畫時圖案都是連著的,筆畫很細,一旦刻壞了就得重刻。”
 
  畫畫往往是最后畫眼睛,所以有了“畫龍點睛”的成語,但沈樹華透露說,雕刻時要先雕眼睛,再以此為中心一點點向四周刻。沈樹華說,中國人發明了套色印刷,一種顏色需要刻一塊板,最多只能套七色。不過,雕刻很費眼神,刻一會兒沈樹華就要休息一會兒,否則眼睛吃不消,他說遇到陰雨天氣光線不好,就雕刻粗線條部分。
 
  多次到國外進行文化交流的沈樹華,不僅被看成古老技藝的傳承人,也被當做大師一般地對待。沈樹華翻開他的作品圖片冊,指著其中一幅作品很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他雕刻的一塊板能賣到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有一次,北京要重印清代7000多卷的《龍藏》,《龍藏》每卷的扉頁上都有一張佛教圖畫。他們一開始用電腦刻了這張圖,但是不能把釋迦牟尼像以及兩邊百多位佛教人物逼真細膩地刻畫出來,覺得還是應該采用雕版刻畫。當時,我們正好在北京演示,他們在現場看了后就請我們重新雕刻了圖畫。”
 
  保存雕版很難
 
  接下來是刷。簩⒌癜逵谜嘲甯喙潭ㄔ诎缸郎,刷印者將墨均勻涂在雕板凸起的一面,然后放上宣紙,用刷子或耙子輕輕刷試紙背,印好后揭下晾干就行了。
 
  最后的工序就是將獨立的印張裝幀成冊。“中國的古籍裝幀經歷過簡策裝、卷軸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以及線裝等形式。線裝大約出現在唐、五代,盛行在明代中期以后。”袁淮說。
 
  一塊雕板只能連續印刷100張左右,因板子里含墨、含水過多,需要洗板,然后得經過兩三個月的自然烘干“休息”一段時間才能繼續使用。“技術高的師傅最多使用十次左右,雕版基本上就報廢了。”袁淮說雕板很珍貴,一是以前很多因為作廢就丟掉了,二是因為保存,為防止蟲蛀、干裂兩大致命的危險,現在即使有了現代技術的恒溫恒濕、殺蟲殺菌的技術,也只能保存一二百年。所以現在基本上使用電腦照排技術,只有在有“國禮”任務時,他們才會用雕版印刷。
分享到: 下一篇:重慶高考試卷今起封閉印制 百余工人與外隔離兩月
相關新聞:
·製;?刐巷蜵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