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生產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考察

2012-05-07 10:26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王岑

摘要:
筆墨紙硯、年畫、織錦,這些尋常物件與我們相伴百年千年,記錄了民族的歷史,承載著人們的記憶,滲入了我們的情感。
  
  老胡開文墨廠——墨好賣了,周美洪還擔心原料耗盡
  
  至宋時,徽州每年以大龍鳳墨千斤充貢。——《歙縣志》
  
  走進歙縣老胡開文墨廠,一股濃郁的墨味撲鼻而來。
  
  做墨車間里,身體敦實的王師傅正把墨泥往木板上拍,“啪啪”聲不斷。“一塊泥得揉200下”。王師傅偶爾抬起頭說說話。揉墨泥只是做墨的初級流程,接下來他還要把墨泥填到模子里壓成條形,每條墨還得捏十幾下。“從早到晚,指甲里都是黑的”。
  
  “我也做過這個”,廠長周美洪說;仡櫰鹱约旱膹臉I經歷,周美洪至今還覺得有些“陰差陽錯”。恢復高考后,他考試落榜,因為父親在廠里工作,就接了班。剛開始不喜歡,干著干著就越來越喜歡這行了。“我去過日本很多次,每次去我都感到特別自豪。中國生產、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帽子、鞋子,很多都是擺在大排檔里賣的,只有我的產品是擺在精品店里賣的,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墨廠有過困難的日子,“文革”武斗的時候停產兩年,工資都發不出,只好一個月給工人二十斤墨,讓他們出去挑著賣,掙點生活費,周美洪回憶。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后,徽墨消費逐漸興旺。以前制墨70%出口,30%在國內市場賣,現在60%內銷,40%出口,如今喜歡文房四寶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專程開了車過來買墨和硯,老胡開文墨廠的產品銷售到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廣州三多軒、杭州西泠印社等多家著名文房用品商店。
  
  日子好過了,周美洪還是有憂慮。雖然目前墨廠的發展形勢很好,囤積的原材料夠用幾十年,但“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很多資源被無序地開發掉了,能夠制造好墨的原材料越來越少,如果現在還不考慮勘探開發新的可替代資源,我擔心總有一天會被用完的。”他最大的心愿,是國家相關部門能夠聽見他的呼吁,勘探尋找新的制墨原材料。
  
  周美洪的左手手背上有一塊青色的斑,他記得是在1986年的一天,他在揉墨時把手弄破了,“墨汁滲進去,就再也洗不掉了”。這塊墨跡就像他的人生,與墨永遠分不開了。
  
  歙縣徽雕——行知學校探索傳承新方式
  
  唐開元中,徽墨歙硯始有盛名。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歙州硯譜》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黃山山腳下,坐落著行知中等職業學校。
  
  22歲的制硯學徒吳寶鑫正拿著鑿子跟師傅學習在硯臺上雕花,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塊近2米長的硯石。18歲的胡王勇正鑿刻一塊木雕,在他背后放著師傅和他共同完成的屏風《老子出關圖》,柏樹質地,人物神情怡然,屏風部分高30厘米、寬40厘米,價格大約在1萬元左右。
  
  行知職業學校于2007年與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徽雕藝術培訓基地,還在國內首創了包括歙硯、徽墨、徽州三雕、陶藝、篆刻等專業在內的非遺傳習基地。學制三年,2010年和2011年畢業了兩批100人左右,一部分進入本地的徽雕企業,有的去了外地,去東北的學生每月底薪在7000-8000元,另外還可以拿計件報酬。
  
  學員們時不時地停下手中的活,和我們交談幾句,相比過去祖祖輩輩師徒傳承的模式,行知學校現在這種教學方法,讓他們很滿足。他們說,以前跟師傅當徒,先得白干幾年才能掙到錢,現在學習期間就可以掙錢了。學校請了書法老師和國畫老師來教課,還能學到其他文化知識,大家在一起還可以互相切磋。
  
  “他們又接了個大訂單,有人訂了一幅11米長的《富春山居圖》,”行知學校校長助理江曉暉介紹,“在我們這兒,技術好的徒弟跟著師傅干活,一個月大概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學校的這種師承方式比老式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要好,不僅可以學到真本事,畢業了還有證書。”
  
  專家點評
  
  典型案例反映典型問題
  
  記者的這篇探訪式的報道讀后讓人十分感動,報道樸實、真實,探訪的非遺事項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這是一種對待民間鄉土文化和鄉土文化持有者的尊重與關愛。文中探訪的項目是目前我國非遺生產性保護中的典型案例,項目生存的狀況和面臨的問題也都是目前非遺保護中的核心問題。
  
  生產性傳承,就要有傳人保技藝,生產出來的產品還得有一定的市場。目前要解決生產性非遺項目保護與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手工生產品價值的認識,在消費習慣上樹立“手工至上”的理念;二是生產性項目自身也要在提高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在生產實踐中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三是政府層面需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尤其是目前制約生產性項目發展中的融資、信貸、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
  
  文化部為了推動非遺生產性項目的保護,在去年開展了示范基地建設,已命名4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組織專家完成了相關扶持政策課題研究,目前擬出臺對非遺生產性項目保護的指導性意見,旨在加大對此類非遺的保護力度。
  
分享到: 下一篇:對接光學膜產銷 康得新與京東方“結盟”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