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驴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文化頻道> 文化> 正文

尋覓那些消失了的年俗影子

2010-02-22 10:09 來源:蘭州晚報 責編:樂軒

摘要:
雖然各地送瘟神的方式和時間不盡相同,但各地人們的愿望都是一樣的,都為了將疾病和災禍送走,祈求全家人健康平安。建國后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們已經不需要依靠“講迷信”“送瘟神”之類的活動來祈求健康平安,送瘟神作為一種不合時宜的民俗習慣已經走出了人們的年俗傳統,漸漸被人遺忘了。

  【CPP114】訊:又是一年過年時。
 

  年是什么?詩人說:年是游子思鄉的港灣;年是母親溫暖的臂膊;年是一道團圓的大餐;年是一篇溫馨的樂章。
 

  年是一個傳說的輪回。既是開始,也是結束;或者說,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
 

  幾千年來,中國的年俗文化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一些舊的年俗逐漸消失,一些新的年俗不斷產生,在舊年俗悄悄退出人們視線的同時,新的年俗也在漸漸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有民俗學家這樣說:這種變遷的基礎是經濟的發展,外因是社會環境的變化,內因是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改變。
 

  年畫缺失的背后
 

  根據傳統年俗,農歷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要在窗上和墻上張貼各式年畫,以表達內心對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的企盼之情。而現代人在張羅過年的同時,可還記得“年畫”為何物?
 

  中國傳統年畫多以反映當地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為主要內容,鮮艷濃烈、節日氣氛濃郁,畫面情趣盎然,例如“胖娃娃”、“五谷豐登”、“年年有余”等,數百年來幾乎覆蓋了從南方到北方所有的中國家庭。年畫在歷史上有過很多謂稱,如“紙畫”、“花紙”、“衛抹子”、“年方”等,先秦《禮記·喪服大記》中,有“君釋菜、扎門神”的記載,唐代已見木版雕刻的作品,到了宋代,年畫已基本成熟,并定為手工雕版、套色水印、輔以手繪的制作工藝技術,現在河南開封年畫中的“大吉雞”門畫,便源于1500年前的南朝風俗。此時朱仙鎮的年畫以其歷史久遠,風格獨特而最為有名。魯迅先生曾說:“朱仙鎮木版年畫好在線條雕刻粗壯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細膩雕琢,木版很樸實,不涂脂粉,人物也沒有媚態,顏色濃重,有鄉土氣息……”
 

  元明之后,形成了天津楊柳青、山東濰縣、江蘇桃花塢三大年畫產地。清末“秦西石印”技術傳入中國,特別是后來膠印年畫的迅速崛起,我國年畫達到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局面。但膠印年畫的出現又對傳統的木版年畫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清末民初時木版年畫已經是日漸式微,再加上后來文革中將年畫當做“四舊”,大量焚燒年畫木版,致使許多年畫失傳。人們審美情趣逐漸變化,也導致了年畫藝術的消失。
 

  而眼下不止是城市,就連年味頗濃的農村,年畫的影子也悄然循去。“最明顯的一點是,年畫缺少了載體。”榆中縣文化館彭巨彥先生是一位長期致力于民俗研究的地方學者,他認為年畫的消失是歷史的必然。“城市自不待說,現在農村的新房子從建筑到室內布置越來越趨于現代化。人們總覺得在新房子里貼上大紅大綠的年畫顯得俗氣,而年輕一代對于傳統年畫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彭巨彥認為正是這種“文化認識上的反差,才使得年畫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墊窮坑”
 

  西北很多地方以前都有“墊窮坑”的習俗。據老年人解釋,以前按照迷信的說法,從初一到初五婦女不能動剪刀,到初五才可以破除禁忌,俗稱“破五”。“破五”的食俗是吃餃子,墊窮坑。而在蘭州周邊的一些農村,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用雜糧做的“馓飯”或“攪團”。
 

  一些地方的風俗認為,正月初一到初五這幾天家里不能動刀剪針線,不能動掃帚拖把,以避免給新的一年招來晦氣。到年初五,一切禁忌都可以破除,所以年初五又稱“破五”。據有關資料記載,破五墊窮坑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認為人有“五窮”,分別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為了在一年之初獲得好運道,將前一年的壞運氣破除掉,各地區流行年初五要將“窮鬼”掃出家門。再加上從初一到初五不能動掃帚,家里難免有垃圾,將垃圾掃出門就以為將“窮鬼”掃地出門了。到宋代,人們開始將“五窮”的窮鬼尊稱為“窮神”,破五不僅是送“窮神”,還要迎五路財神。
 

  記者認為,北方墊窮坑的風俗是和古代經濟不發達聯系在一起的。古人由于害怕來年受窮,故在初五將“窮神”送走,開門迎接“財神”,包餃子,全家人吃得飽飽的,用餃子將一年的“窮坑”填滿。在渭河河谷地區,人們用雜糧做“攪團”,寓意是希望用黏黏的面將一年的“窮氣”粘掉,將來年的窮坑填滿。但處于渭北高原的一些地方還流行破五不訪親友的傳統,說是不想將窮氣帶給親友。
 

  墊窮坑除了吃餃子,掃垃圾之外,還有一些附加的活動。比如在秦人的發祥地陜西鳳翔縣,包餃子時要用一支香在裝餃子餡兒的面盆上繞來繞去,然后才包餃子。當地的說法是將“五窮”聚攏,合在一起包起來吃掉,這樣來年才不會受窮。當地也沿襲著宋朝時候對餃子的稱呼,叫做“煮角兒”。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以前有些地方是爆炒麻豆,用其噼啪爆響的聲音將“五窮”趕走,后來變為用鞭炮驅趕五窮。人們甚至還用紙扎車船作為“送窮”的交通工具。
 

  墊窮坑是中國特有的“送窮”習俗,反映了老百姓“恨窮”,渴求財富,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貧窮的美好心理。但是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年初五破五墊窮坑的風俗也漸漸從年輕一代的生活中消失了。
 

  送瘟神
 

  在西北很多地方,以前一直流行著送瘟神的習俗。地方不同,各地送瘟神的時間也不一樣。但大多數地方都在農歷正月十六這一天進行。“這一天是農村社火的收口日。一般情況下農村的社火鬧到農歷正月十五后就停了,而選擇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送瘟神,也就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鑼鼓入庫,等到來年臘月再開始。”皋蘭縣文化局曾成奎副局長告訴記者,這幾年隨著農村社火的普遍不景氣,很多地方已經沒有送瘟神的習俗了。
 

  關于送瘟神的習俗,史書中記載并不多見。有民俗學家認為,舊時人們對發生的瘟疫和疾病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認為瘟疫是瘟神降災于人間而導致的,故除了平時祭祀瘟神之外,過年時還要集體送瘟神,以祈求來年沒有疾病,一家人健康平安。
 

  瘟神一說來自于隋朝。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隋文帝時天空出現五位力士,穿五色袍,各執不同法器,當時太史公張居仁說五位力士為五位瘟神,會帶來瘟疫。后隋文帝修建祠堂供奉五瘟神。《素問》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后來道教將五瘟收歸門下,稱為其信奉的神靈。春節送瘟神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俗,只是各地的時間不盡相同。一些地方在正月初五送瘟神,與送“五窮”一道,一大早在大路邊或是十字路口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然后將垃圾掃除出外,謂之送瘟神;而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則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時用紙和竹木扎成船型,船腰橫穿一抬杠,將動物毛發、煮過的黑豆、芝麻等放入其中,燃放鞭炮,眾人抬著在村內四處游行,最后將紙船至于江中,點上火讓紙船順水漂走,也謂之送瘟神;而蘭州周邊農村在送瘟神時,一般都是社火隊員裝扮成怪神力士,走街串巷敲鑼打鼓,各家燃放鞭炮送瘟神出門。最后全村人匯聚到村口中心位置,各路人馬聚在一起,抬著用麥草扎起來的巨大瘟神,送到事先指定好的地方燒化。然后把社火隊的鑼鼓、彩旗等全部收繳入庫,一年一度的鬧社火也至此畫上了句號。
 

  雖然各地送瘟神的方式和時間不盡相同,但各地人們的愿望都是一樣的,都為了將疾病和災禍送走,祈求全家人健康平安。建國后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們已經不需要依靠“講迷信”“送瘟神”之類的活動來祈求健康平安,送瘟神作為一種不合時宜的民俗習慣已經走出了人們的年俗傳統,漸漸被人遺忘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北京新年廟會 攤主推出低碳紙家具
  
不同表現手法!2010新年主題海報設計
  
富士施樂文件解決方案新年巡展啟動

分享到: 下一篇:銅版紙貿易糾紛 業內建議積極應訴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